论文是由论点、论据通过论证组成的,标题也是论文不可缺少的部分,现分别述之。

一、关于标题

论文的标题是论文的名称,也就是论文的标志。它是论文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没有论文是没有标题的。一篇论文最先与读者见面的就是标题,因此不可等闲视之。标题在通常情况下都高度概括了论文的主要内容,标题应当准确、简洁、明了。上面所举的标题都准确地概括了论文的主要内容,除个别论文题目长一点外,都很简洁明了,使读者一目了然,留下深刻印象。

二、关于论点

什么是论点?论点是其论文中需要证实的观点。要求醒目,在论文中应占有比较突出的位置,有的在题目中论点在论文中的位置。还有的论文在提出论点前可能绕一个比较大的弯子这就进一步引起我们阅读下去的兴趣。还有的先做必要的解释,再提出论点。如拙作《陶渊明政治倾向辨证》的开头不得不对有关陶渊明政治倾向的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先做个简要的介绍,然后才能进行辨证。还有的论文提出论点,又在结论中补充说明,因而相得益彰的。如程千帆的《古典诗歌描写与结构中的一与多》。

还有的论文在论述的过程中,以不尽相同的语言,从不同的角度层层深入地重申自己的论点。例如程千帆《论唐人边塞诗中地名的方位、距离及其类似问题>,作者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在某些诗篇(其中包括了若干篇边塞诗的代表作品)里所出现的地名,常常有方位、距离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情况。论文的选题、标题、论点是不尽相同的。譬如君子子作何解释,这是选题。《君子子解》是论文的题目。”君子子是贵人之子”就是俞掘所写《君子子解》这篇论文的论点。

论点要力求正确,不正确当然就立不住脚。论点还要明确。我们写论文不仅要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更重要的是 要使读者接受自己的观点,只有自己的观点明确,才能让读者了解你的观点;只有将自己的观点表达明白,读者才比较容易接受你的观点。

三、关于论据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依据。论据通常有以下几类资料:就论据的来源而言,→是来自文献调查,一是来自社会调查。在文献调查中,通常可以直接利用文献原文的有关部分。我们可以运用已有的为人们普遍接受的较为权威的观点,我们也可以直接运用有关事实作为例证,比如余冠英写过一篇题为《吴声歌曲里的男女赠答),他认为”在吴声歌曲里这类诗却不少见,似乎一向不曾有人留心过”。

当然我们也不一定直接运用文献原文,而是运用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 ‘归纳的结果,譬如统计数字。对文献资料的分析归纳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当然不会仅仅局限于统计数字。

就论据可靠性而言,首先要做到真实。如果证据不真实,那么论点也就站不住脚了。其次,我们引用人家的观点,还应全面了解原文的含义,不能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而断章取义,甚至曲解人家的本意。再次,我们还要仔细体会原文的含义,不要误会原文而加以引用。仔细体会原文的含义,还表现在标点上。引文中标点有误,就说明作者没有正确理解原文。此外,论据还应做到准确无误,文字不要出现差错。否则你的论据就不能反映原文的真实面貌。我们在引文时稍不留心就会出现差错。就拿书名来说,貌似简单,粗心大意而又懒于翻检目录或参考书,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们如果发现文献中有错误,在引用时应当指出,以免以说传说。下面我们再强调一下所引资料直接用原文的重要性。为了保证证据真实可靠,我们要尽可能地做到直接引用原文,而不要从真他人的论著中转引。顾炎武早就指出了这一点”凡引前人之言,必用原文。”③但是,我们有些人学风不够严谨,为了节省时间,或者受到条件的限制,找不到原文,人们常会转引别人的资料,即使是一些名家也在所难免。但是,转引别人的材料容易出现错误,而且这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刘乃和谈到陈垣”写《史讳举例》时,因是为钱大昕诞生二百周年纪念日而作,仓促成书,有些材料就是转引于钱氏,未及细检原书,不免有些错处。该书木刻雕版时,虽有所发现,但已不及改刻,因此 1958年科学出版社重印时,他让我将全书引文一一检对,他说:以钱氏之精,尚且错简、脱落、谬误甚多,用其他人的引文,就更应亲自动手,勤查勤找了,这是省事不得的。“

四、关于论证

有了论点、有了论据,如何利用你的论据证明你的论点是正确的,这就需要论证。首先我们应当考虑一下论证方式。在通常情况下,你有了一点心得体会,一般都采用正面阐述的方式将你的心得体会表达出来。某个问题,你不同意前人的某个观点,可采用反驳的方式进行论述。首先,可以反驳对方的论点。其次,可以反驳证据,证据不可靠,论点也就立不住脚了。接着我们应当考虑一下论证方法。论证方法说到底就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将你的论点、论据通过论证组织起来。能够按自然顺序最好尽量按自然顺序,譬如年谱、诗文系年、版本源流考之类的论著通常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这样既做到脉络清楚,又能使读者很快了解传主的生活与创作道路, 或某种图书的出版史与研究史。

引述论据的方式不尽相同,有人喜欢直接将原材料录人文中,其优点是增加了引文的可信程度,也提高了论文本身的史料价值,有些材料对读者有参考价值,也为读者提供了资料线索,减少了读者翻检资料之劳,问题是将原材料恰到好处地插入文中并做到行文流畅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些原材料很长,剪裁起来也很困难。有人喜欢将原材抖用自己的话加以转述,其优点是容易做到行文流畅,其缺点是读者看不到原文,减少了引文的可信程度,因为若非与自己的研究工作密切相关,读者通常是不会去→一复核原文的。而且人们引文的目的是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你的转述是你对引文的理解,是否完全符合资料的原意,还要打一个问号,所以我们认为为了增加论据的说服力,应当尽可能地保留史料的原始面貌,直接引用原文,在实在难以直接引用原文的情况下,也可采用转述的方式,但是仍应尽可能地直接引用原文中的关键性词句。

五、关于引文注释

引文注明出处的意义,而且也需要引文注释存在的问题。引文注释方式约有四种:一种是文中夹注,这是我国图书传统的注释方式,我们打开一些古书就会发现,正文通常用大字,而注释通常用小字作双行直接附在正文后面。古书难懂,这种方式将正文与注释紧密结合在一起,给读者阅读古籍提供了方便。现代图书文字多采用横排,于是注释也采用单行,用与正文同号字或小号字,置于圆括号之中,置于引文或其他需要注静的文字之后。其优点是作注便利,正文与注释联系紧密,不易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其缺点是行文累赘,读起来不够流畅。

一种是尾注,即将注释集中置于论文的末尾,这是国外学术论著普遍采用的方式。其优点是保证了行文的简洁流畅,能够集中反映作者的资料占有情况,其缺点是一边看论文,一边翻阅注释有点麻烦,有些粗心的作者容 易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即论文中的注释序号与文末的注释不相符合。发表于写给专业人员看的较为严格的学术刊物上的论文多采用这种注释方式。

一种是脚注,即将注释置于引文当页的地脚,用略小于正文的字排版。其优点是保证了行文的简洁流畅,便于读者立即找到引文出处,免除了翻检之劳,也避免了注释序号与注释不相符合的现象。其缺点是不易集中反映作者的资料占有情况,占用版面较多。采用书本式的学术论著多采用这种注释方式。现行学术期刊也多改用这种注释方式。

还有一种是将引文出处融入行文之中不再专门标出,其优点是既避免了学术论文的统一模式,行文又显得较为流畅;其缺点是不易准确细致地注明出处,也不易了解作者占有资料的情况,写给普通读者看的较为通俗的学术论著,多采用这种注释方式。此外容易找到的常见资料也多采用这种方式交代出处,以免引文注释过多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