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国家,科学素养一词的英文表达是Science Literacy。Literacy着两个不同的意思:一是指有学识,有学养,跟学者有关;另一个是指能够阅读,能够书写,对象是一般普通大众。科学素养一词一开始时是被用作一个思想化的口号,没有一个完全特定的意义。因此,人们在讨论科学素养的定义时,一来没有把Literacy的两个差异极大的意义弄清楚,二来由于科学素养开始被用作一个口号,而人们对口号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结果很多学者虽然尝试过不同的努力,也没有能够给科学素养一个可以校科学家和科学教育工作者共同认可的定义。

回顾西方发达国家对科学素养内涵的理解,不难看出,科学亲养的内涵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可以变化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科学素养的理解渐次扩充。20世纪50年代是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年代,以科学家为中心的理科教学强调科学的统一性与自主性,把学生作为脱离日常生活的新一代科学家来培养。理科教学所要实现的科学素养,注重“概念性的知识”、“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的伦理”,脱离“科学与人文”、“科学与社会”的关系.把科学素养的内涵理解为着重于科学知识的掌握。进入60年代后,科技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愈来愈大,人们对科学素养内涵的理解有了变化和发展。比如,1966年,美国一批学者根据1946-1964年间的文献调查,论述了“科学扫盲”内容,揭示了科学素养的六个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