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班杜拉等人,该理论认为,行为的获得是自身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观察榜样示范是形成行为的主渠道。“大部分的人类行动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习得,即一个人通过观察他人知道了新的行动应该怎样做。”这与我国传统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育理论是一致的,容易被人们接受和运用。

人生活在社会中,无时无刻不受到他人的影响,他人的示范可分为多种类型。以示范物的不同来分,有言语示范和行为示范。言语示范是依靠语言传递行为模式的信息,如宣传好人好事和英雄模范人物等。行为示范是通过他人的行为动作而获得的信息,如在公交车上看到他人为艺人让座等。以距离示范者的程度来分,有直接接触示范和间接接触示范。直接接触示范是学习者接受身边事物的影响,如来自父母、教师、同学或亲身经历事物的影响。间接接触示范是学习者接受远离自己的影响,如来自电影、电视、书籍等提供的信息。从示范方式来分,可分为具体示范和抽象示范。具体示范是学习者直接模仿榜样的行为,如向售票员李素丽一样爱岗敬业等。抽象示范是具体示范中包含相同的原理或规则,学习者抽取出这种共同特征,在没有具体榜样的条件下,做出同样构造的行为反应。如从大量普通劳动考的先进事迹中,抽象出劳动光荣的认识,并开始踏实工作。

班杜拉等人发现了许多示范原理,对德育工作具有指导作用。当观察和实际模仿操作联系起来时,示范的效果将进一步提高。因此,德育工作中组织参与性的活动更有成效。学习者看到榜样的某种行为受到惩罚或禁止后,学习者的相似的行为也受到了抑制。我们不能低估“反面榜样”的教育功能。学习者看到榜样示范后,有时并不立即模仿,经过—段时间后,在外部环境适合时,再出现模仿行为。如父亲酗酒,儿子少年时并不饮酒,成年独立后才模仿其父行为。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