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是决定学校命运的前提,是学校质量的保证。从此意义上说,民办大学“存在”是其根本的意义所在。以规模求生存,在生存中求质量,其关键在于数量。换言之,民办大学在此发展阶段的质量指标就体现为数量指标,质量指标和数量指标是合二为一的。民办大学的前期发展阶段,规模与质量的关系是一种正比例关系,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是统—的,即既可以体现广大社会公众对高等教育强烈的消费需求,可以“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可以完成民办大学对经济资本、人力资本、知识资本的原始积累。如果在此阶段就对民办大学提出全面性的与公办大学相对应的质量要求,提出质量是发展现模的前提,规模发展要服务于质量提高,显然为时尚早。民办大学的教学质量、学术质量和人才质量,必须在其规模发展基本成型,产生较大的“品牌效应”,并对社会产生较广泛影响力和辐射力店,才能够体现出来。如果过早地对民办大学提出严格的质量指标,势必会导致其强行控制规模,裹足不前,丧失发展壮大的机遇,并最终危及其牛万。当然并不是说,民办大学在前期发展阶段就完全无视质量,完全放弃最基本的质量指标,而是说—者的主从关系应该与传统大学不同,即以迅速扩张学校规模、壮大学校实力为首要目的,以保证基本的教学质量和培养较高素质的人才为次要目的,二者相辅相成,但是主次关系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