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是一种定向教育,从学生跨入校门那天起,其各方面的发展就无不打上职业的烙印,未来职业活动中需要的心理品质得到相应的发展。职业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形成职业心理品质。职业学校学生具有一定的从事某种职业活动的知识技能,并形成了与职业活动相关的认识模式,包括观察事物的角度、记忆的类型、思维与解决问题的方式、劳动与操作习惯等。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证明,人的知觉具有选择性,人们会优先知觉到对于自己较为熟悉的信息,优先用自己熟悉的方式知觉信息。职业学校学生具有较强的与专业特点相符合的感知能力,例如:一个熟练的驾驶员可以捕捉到常人难以觉察的发动机微小的声音变化;纺织专业学生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能够迅速发现线结、断线和织物上的小孔,并能依靠触觉辨别织物的粗糙度。与职业活动符合的记忆类型获得发展,例如:烹任专业的学生具备较强的嗅觉、味觉记忆能力;思维方面职业学校学生的思维模式也具有职业化特点。认识模式的职业化使学生关心与本职业有关的事物,思考解决与本职业相关的问题,并渴望获得职业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