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核心是全面落实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等重要思想,从体制、机制、政策等各方面,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把我国的科技实力变成现实的第一生产力,使我国的综合国力迎头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创造性或称创新性、创见性、独创性,这是衡量学术论文价值的根本标志。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也是学术论文的生命。

有无新内容,能否为增加人类的科学知识做出一份贡献,是衡量学术论文价值的根本标准。这份贡献可以有大有小,但如果只是重复前人已有的东西,那就不成其为学术论文,也就谈不上什么贡献了。中国第一部研究救荒史的专著(中国救荒史)。是邓拓在河南大学经济系读书期间所写的研究论著。
1935 年,黄河长江同时于秋季泛滥,中原、江南哀鸿遍野,灾民达数千万人!邓拓善于捕捉这一社会重大课题,并联系实际进行研究。他目睹灾区灾民流离失所,妻离子散的悲惨景象,怀着一名革命知识分子对劳动人民的极大同情,把自己的研究课题同群众的苦难密切结合起来,深入调查,精心构思,著成(中国救荒史)一书。此书不仅记述灾荒的实况和救济政策,而且揭示灾荒的一般性和特殊性规律,分析具体成因,探求防治途径。此书填补了研究灾荒这一学术领域的一项空白,在中国学术史上占有独特的重要地位。此书一出,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好评,认为它提出了新的观念、进人了新的境界,为学术界科学工作者开拓了新的视野。

科学研究是处理已有信息,族取新的信息的一种创造性精神劳动,需要不断开拓新的领域,探索新的方法,阐发新的理论,提出新的见解。表述科研成果的学术论文,贵在创新。创新性大,学术价值就高,创新性小,学术价值就低,如果没有一点刨新性,就根本没有必要撰写学术论文。无论是自然科学学术论文还是社会科学学术论文,都应充分展示这一特征。一个人的学术地位不是以学术论文的数量取胜,而是以质量取胜。所以一定要树立精品意识,要有创新的见解。一篇合格的研究论文,都有其创新之处,在一定意义上都是首次。当然我们这里所强调的创新,并不要求论文提出的见解是空前绝后,绝元仅有的,也不一定限于重大的发明创造,而是指在专业研究范围内有真知灼见,有个人独到的看法,不人云亦云,不简单重复。它或在某一专业学科领域有新的发展和突破,或在某一专业学科领域填补了空白,它可以是发前人之所未发,或扩展深化前人之所已发,或是运用前人的理论、思想于新的领域,新的方面, 作出新的解释、说明, 也可以将前人的理论、思想加以引申、拓展,导出新的应用公式,或引入新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从另一角度证明前人的理论、思想或是对某一课题从新的角度、高度,用新的方法和材料进行新的探索,或是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透视某种现象,作出新的预测,发现新的发展轨迹,或对前人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和修正,或对某一意见指出其偏颇、乖谬,纠正某种迷误,打破某一禁区,等等,都是极有价值的。

莫泊桑曾说。。一个人以学术许身,便再没有极利同普通人一样的生活法。”所谓普通人,即那种循规蹈短的人。所谓创造者,即有些创新的人。要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提出新的见解。学术论文要创新,必须做到两点:第一,要认真查阅资料,职累知识。这主要是了解他人在这个领域中已有了哪些发现,哪些成果。第二,要积极思索。不思索怎么能有新的创见?思索必须有的放矢。要在前人已有的观点中接受启发,找出不足或不适应当今需要的东西,以此作为突破口提出自己的见解,这种见解才有创新。1981 年12 月20 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答新华社记者间,其中有一段是”硕士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在理论上和实际上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一定的意义,表明申请人员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这就是要求学术论文要”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关于什么是”发明”、”发现”和”新”,国家科委成果局于1980年3 月发布”关于什么是发明的问题一一对(发明奖励条例)第二条的解释”中明确提出”在科学技术成就中只有改造客观世界的才是发明·…。。至于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成就,则是发现。”条例中还明确说明”新”是指前人所没有的。即凡是公之于众的公知公用的理论技术,都不是新的。因此,对衡量学术论文水平是否属于创新,可依此为标准。如果在你研究的题目范围内,前人或者没有接触过,或者虽有接触,还分析阐述得很不充分,规律性还揭示得不够,或者分析阐述上尚有错误,尚未揭示出事物的规律性等等,你能在别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研究,提出新颖独到而又根据充分、言之成理的见解,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一家之言,这就是有了独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