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读博士学位,要求在学术思想境界上,科研成果的目标追求上,撰写论文的学术规范上都上台阶。以前写论文可能是同本校、同省市内的人比,现在要从全国范围、从世界范围来看是否有创新,是否够水平。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教师向学生提出怎样的具体要求,不仅关系到学生能力是否能得到充分发挥,也关系到是否能够达到培养目标的问题。一般说来,导师有自己的研究方法,有自己的研究风格,有自己的研究持长。学生应尽可能学到导师拿手的一套。但是,教师不能要求学生校同一模式发展。教师只能确定专业水平上的规格,不能限定其发展的路子。比如有的学生在硕士阶段或工作实践中于文字、音韵、训访下的功夫大,基础较好,那么,可以指导他在这方面向更高层次上的古代文学研究迈进,理论方面读一些精典著作即可;有的以前侧重于理论方面,在哲学、美学、文艺学、文艺心理学等方面钻得较深,外文也好,则强调其在多读作品的基础上,认真研读精典理论著作,争取在理论水平上有更大提高,小学方面掌握基本理论,凭借工具书能解决问题即成,有的在历史、社会学的研究方面有基础,有的在文献方面功底好,俱可以指导他们在感兴趣和基础较好的方面继续努力,争取有所建树。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实际,完全按老师的考虑,在短时间中很难达到目的。而且,有时兴趣也是一种动力。譬如爬山,教练只要求他们以最快速度爬到山顶;为了能达到这个目标,必须指导他练好基本功,掌握基本技能,向他讲清应该作什么准备,注意些什么问题,如何选择路线、节省精力和提高实际速度。至于走哪一条路线,由各人根据所处位置和特长自己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