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是当代西方学校德育流派中富有声誉的德育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道德心理学家科尔伯格。他们从道德认知一发展的方法论角度来研究道德教育问题,认为道德教育绝不是背记道德条例或强迫纪律,而是促进道德认知水平的发展。道德的发展有赖于主客体之间、主体之间的话动、交往和互动。它反对那种将道德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的德育方法,认为“道德教育同理智教育一样,是以激发儿童就道德问题和道德决策进行积极思考为基础。”主张道德教育以刺激儿童对道德问题和道德决策进行积极思维为基础,目的在于促进儿童道德认知尤其是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实现了德育理论的时代性转型,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道德教育“目中无人”的状况,客观上实现了由灌输、背记道德知识向重视学生主体认识发展的转变。

(二)人本主义德育理论

人本主义德育理论实质上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德育领域的衍生和运用,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等人。在自我实现、学生中心及其他心理学理论基础上,认为德育过程是师生之间通过无拘无束的对话而达到相互理解与交融的过程,教师不是把道德规则赐给或教给学生,而只是扮演“促进者”的角色。教师应用真诚的态度面对学生,对学生的人格应给予充分的尊重,认真倾听、关心和理解学生的思想和感受。改善师生关系,建立一种民主、平等、诚实的师生关系,是德育工作成败的前提。应营造一种能使学生讲真话,表达内心真实世界的气氛,教师要积极倾听、耐心接受、移情理解。幼儿时期生活的环境和受到的教育对一生发展有重要影响,应为儿童成长创造一种安全的、和睦的生活环境,用尊重、信任的态度对待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