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学是不断斗争发展的。在多样综合的复杂交错的局面下,继形式主义与实质主义、主知主义与行动主义论争之后,又逐渐突出了“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论争,深刻地影响着当代教学的发展。“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之争,是现代教学分化的延伸,又是现代教学走向综合、统一的条件。

这种斗争起因于当代教学日益偏向“科学主义”,暴露出了众多的弊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兴起了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国际竞争日益取决于科技力量,最终还在于教育力量。于是,加强科学教育,提高学生的知识质量和科学素养便成了本世纪五六十年代教学改革的主题。比如.斯金纳的程序教学实验、达维多夫的智力加速器计划、市鲁纳的结构课程的改革,典型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追求。这种教学.过分相传科学和技术的力量,忽视了学生的人格、情感、主动精神等,导致了教学见物不见人的偏颇。人们称之为“科学主义”教学。“科学主义”教学的片面性引起了“人本主义”的强烈不满,于是又兴起了“人本主义”教学,比如非指导性教学、合作教育学等。当然,“人本主义”教学的出现,和70年代众多的社会问题尤其是人的被忽视问题有直接的联系。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影响于教学,在教学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分歧,表现了当代教学两种相反的倾向。“科学主义”教学重视认知的、理性的、逻辑的活动,以科学知识、技能、智慧作为主要目的;运用具有客观真理性的教材,把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吸收到教学内容之中;教学活动有章有法,有稳定的程式、严格的计划和控制。“人本主义”教学则表现出与之相反的特征:重视个性交往、情感交流、艺术创造等活动;以人的价值的实现、情感体验的满足、精神健康、创造力的激发为教学宗旨;注重教材的主观价值,教材重视人文知识、审美价值和道德价值等;教学活动依据具体情景,即兴发挥,祟尚直觉和灵感,注重体悟和领会,不太讲严密的固定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