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超越词汇的字面意义,尽最大可能发挥它的外在意义,这就增加了词义的表意空间词语是任何一篇文章的信息储存、编码和输出的基本行号。刘班在《文心雕龙·章句》篇中讲:“夫人之立言,田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这里所说的“字”,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词语,没有词语就没有文章。除了考虑用词精确元误、简明扼要、连贸畅通和得体之外,还必须考虑到它的外在意义,即满足不同的文体对语言运用的独特要求。比如诗歌语言友运用中就有不同一般的特殊要求。它用大旦意象的组接、跳跃,形成画而感,构成意境,产生美学效应。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有这样一句话:“其言动心,其色夺目,其味适口,其音悦耳,便是佳诗。”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诗歌语言运用的情感美、形象美、节奏美和韵律美。如毛泽东诗词的《泌园春·长沙》中的上阂的尾句是”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如果只从字面上去型解该词句的含义,那就是“帐”即“悯化”,“问”即“叹问”’“主”即“主宰”,词句的意思只停留在字面意义的层面上。如果再从其语言气势、语言风格、作者的身份、写作的时代背景等各个方面去挖掘其内在的含义,词的境界就会出现一个立体的层面,从而扩大词的内在意蕴,它的韵味也就与众不同。再比如“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个“闹”字在该词中用的艺术手法是“通感”,词的含义超越了词的字面意义而彰显了词的语境,增强了词的各方面的感受,包含了声音、色彩、数量、程度等几个方面的内涵,把“意在无言处”的境界留给读者,这种语言的空白效应在诗、词中表现得尤为明显。